2008-01-14

窮人的蔬菜「龍葵」


記得小時候,跟爸媽到田裡去除草的時候,我們也會跟著去幫忙。小時候哪裡能幫什麼忙,只是也不能把小孩都丟在家裡,所以媽媽只好帶著我們一起去。我和弟弟兩個小蘿蔔頭,都嘛是到田裡去亂的…說是拔草,但其實是去「玩草」還差不多。草玩久了也會無聊,小孩子就會開始不耐煩了。

有時媽媽會要我們去找一種特別的草,說是找到了會有小葡萄可吃!這種草的葉子邊緣是鋸齒狀、葉尾尖尖的、會開一把小白花、結一把小漿果、如果不小心把小漿果弄裂開了,那手上就會沾得一片紫,要幾天才洗掉。
小紫漿果圓圓一顆,直徑大概只有五公釐。這可愛的紫色小漿果就是媽媽拿來安撫我們的利器——紫色的小漿果吃起來酸酸甜甜,正合小孩子的口味。此外,舌頭上還會紫紫的,弟弟和我會要彼此都張開嘴,看彼此的小舌頭是不是都是一片紫、假裝我們中了什麼毒似地鬧著玩。

媽媽說這種草叫做「黑李仔(台語)」。「黑李仔」是我從小就熟悉的植物之一,它對我而言代表了一種童年的記憶…一種歡樂的氣氛、一種酸酸甜甜的滋味。

但對我的父母親而言,這種草卻聯繫了和我完全不一樣的童年記憶……
在和父母下田的那段記憶裡,日落西下準備回家前,有時媽媽會在田裡尋找剛長出來的黑李仔,把那些剛長出來的嫩芽摘下來帶回家炒,變成桌上的一道菜。

黑李仔小漿果甜甜的,因而輕易擄獲孩子的心,但是黑李仔的葉子可不!上桌的黑李仔看起來就不怎麼討喜——是一種非常墨綠的顏色,而且又是整坨躺在盤子、更不必說它吃起來有點苦澀了。對我們小孩子來說,它永遠是配飯的最後一個選項——但媽媽總愛要小孩吃這種看起來很可怕的菜。若一剩下變成下一餐的菜,那就更慘了!重新熱過的黑李仔會變黑,味道更澀——可想而知,是小孩子們啥樣的惡夢啊!每當我和弟弟推來推去看誰要吃下那最後一口黑李仔,爸爸總會嘆氣有感而發地說:「爸爸小時候家裡窮,就只能吃這種不花錢的菜啊!」

以前唸書的時候,曾在國文課本上學到一個詞,記得是在一篇古文裡看到的,脈絡已經記不清了。依稀的印象是描述窮苦人家吃得菜,叫做「野菜」。意思大概是說窮人沒錢買菜,只好到野外拔「草」回來煮。黑李仔是我第一次在真實世界中認識到的「野菜」。這種菜不用買,只要去野外、田裡就可以找到。我還記得第一次吃到黑李仔菜的感覺——原來野菜這麼難吃呀!無怪乎現在的市場都只賣菜市場裡的小白菜、青江菜、油菜等等這類口感較好的菜啊!

小時候,我不太懂為什麼爸媽要拔田裡的黑李仔回來吃,畢竟目前的家境還不至於窮到買不起菜嘛!每當在餐桌上聽爸媽說:「黑李仔好吃咧」的時候,我就更加困惑…

後來自己長大了,放假回家時,偶爾也會看到餐桌上有黑李仔。因著小時候的記憶,所以對於黑李仔我是敬謝不敏的。但媽媽總會邊吃邊笑著對我說:「這個真的好吃ㄋㄟ」。大概是媽媽那種好吃的表情太具有說服力,所以就跟著夾了一口。不知怎的,那個黑李仔的味道雖然和我小時候的記憶出入不大,但是我竟然覺得不難吃哩!黑李仔的葉在苦澀中帶有一種特別的甘甜味道,伴隨著一種特殊的菜香,使得我一口接一口地吃了起來。

這是個神奇的經驗,我不懂為何小時候不愛的菜變得這麼好吃?不知道是我的口味變了,還是我家的黑李仔變了……我突然有那麼點明白為何這個菜會一直在我家的餐桌上出現…

今天我知道了這個伴隨這麼多記憶的黑李仔,其實國語叫做「龍葵」。對農夫來說,這種野草是要除掉的,以免影響要收成的農作物生長。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,也成了窮人家參桌上的常客了。這個菜,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吃過。一來可能口感不是那麼討喜,二來是現在農藥噴得兇,所以這類的野草比較難存活了,所以很難得可以在田裡看到。

因為爸媽目前是有機種植,所以田裡永遠有除不完的草!不是開玩笑的,不噴農藥,就只得用手把野草一顆一顆拔掉,不然會「押」過農作物影響收成。因此之故,我家總有龍葵出沒,拔都拔不完。由於沒有農藥的影響,黑李仔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長,這樣的龍葵不但嫩,而且沒有農藥污染,簡直是完美的黑李仔呀!龍葵有一種深沈的味道,如果細細品味,你/妳一定會愛上這種野菜~

半斤就一大把了,售價25元。有興趣的朋友可留言或來信!
或者請按 這裡 以一斤為單位,要買幾斤在數量那裡選哦!
這個菜僅限冬季供應,只要我們不噴農藥,就不會短缺哩~

什麼?有人問為啥野菜也要錢哦?那當然要錢啊!這個龍葵可都是吃我爸爸辛苦自製的有機肥長大的ㄟ~所以住我家、吃我家的黑李仔當然不能白白送給你們囉!下次我寫一篇「親懇有機肥」的介紹,大家就會知道為啥除了無毒之外,為何植物都特愛來住我家土地了。

對了,應該大部分朋友沒有吃過這個菜,我說一下怎麼吃比較好吃:炒薑、油要夠,快炒後盛盤,不然葉子容易黑、變澀。另外也可以煮粥,粥滾之後把黑李仔下鍋就可以馬上關火上桌。千萬不要久煮哦!這個是媽媽喜愛的料理方式。也可煮湯、但最好是雞湯、排骨等有油脂的湯底,一樣一滾就下菜並關火上桌。保證有難忘的好滋味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