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5-24

怎麼買到有機蔬果?——有機蔬果認證怎麼看

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,我們部落格最上面的標題寫著:
優質蔬果分享販售
親懇農場生產安全無污染的蔬果

如果很仔細地閱讀過我們的部落格文章,那麼您會發現,事實上,我們生產的蔬果、雞蛋等農產品是朝著「有機蔬果」的方向在進行的(還不知道我們標榜什麼的,請看 親懇農場蔬果三大保證 )。那為什麼咱們不大方說「我們賣有機蔬果!!」呢??唉~說來還不就是少了「有機認證」那張紙嘛~

遠在親懇農場成立之初,老爸和老弟就已經想盡辦法要去申請那張紙。雖然親懇農場種植的蔬果,絕對符合有機種植的標準,而且在親朋好友圈也算是有口碑的。不過沒有那一張紙,怎麼能讓不認識我們的父老兄弟姊妹鄉親們相信我們的產品是「正港」有機蔬果呢?不過在參加過許多不同單位舉辦的有機認證介紹和課程之後,我只能說,政
府的美意真得離農夫的心有點距離~~~

不要說消費者想知道的「怎麼買到真正有機產品?」沒有解答,連我們農夫對「怎麼申請有機認證?」其實也是霧煞煞……。真得去瞭解之後,才知道要拿到那張有機認證的標籤真得是不容易。這不僅是在說種植過程的高標準,而且也在於申請程序上的不方便。

先說說我所瞭解的台灣有機認證方式好了。首先,大家要瞭解,政府,也就是農委會本身是沒有認證機構的。市面的有機認證都是政府委託民間企業來執行的,只要通過農委會的審核,成為合格的檢驗單位,就可以執行農畜產品的認證,讓一般的農夫去申請認證。這樣的過程中有沒有瑕疵?是不是真的可以篩出真正的有機農產品?大家可以參考: 這篇這篇

再來,有機認證分兩種。一種是通過檢驗後核發「有機農產品標章」貼在銷售的農產品上。台灣核可的標章有四家,如本文一開始的那張圖片的那四家。大家去超市認明這四個標章購買有機產品會比較有保障。這種認證方式是會定期抽查申請者的農產品,如果檢驗合格才會繼續授權貼有機農產品的標章。若不合格就會停止授權。這種方式有可能在時間上有落差,造成有問題的農產品已經賣掉吃進消費者的肚子。也有可能已經被停權的申請者,因為還有貼紙,於是繼續使用標章的狀況。

另一種認證是目前農委會大力推廣的「產銷履歷認證」,聽說已經推很久了,不過我卻是在最近這兩年才在捷運站有看到廣告宣傳。標章長這樣:

這種認證方式比較嚴謹些,每一批要出售的農產品除了認證標章外,還有一組條碼:「追溯號碼」。完整的標章樣子如圖

這個完整的標章讓消費者可以追蹤這個產品的詳細種植資料。怎麼查?請把「追蹤號碼」輸入這個網頁來查詢:http://taft.coa.gov.tw/rsm/autho_list.aspx
消費者可以從網頁查到所購買的農產品,從最開始的種植到最後收成的所有檢查資料。

雖然比起不明不白、阿貓阿狗的有機標章,農委會核可的那四家認證標章是比較有保障的,但我自己對這樣的標章還是不太有信心。原因倒不是新聞報導常常爆出有機標章的農產品驗出有問題,而是我覺得這種認證方式有些漏洞,因而還是可能吃到不純正的有蔬果。但對於不太挑的消費者,我想這樣的認證已經足夠。至於後一種產銷履歷的認證方式,我覺得應該比較安全,畢竟要銷售的農產品都有詳細的履歷可調閱,有這樣的把關,要偷吃步應該也比較難。

我曾經真的買了經過產銷履歷認證的農產品,然後也真得根據「追蹤號碼」上網去查該蔬果的檢驗資料。結果……結果是一堆我不甚瞭解的數據~~我不知道數據怎麼看,所以根本判斷不出來我吃得蔬果安不安全呀!不過…不過,我想有這樣的制度總比沒有好,所以基本上我還是會選購有產銷履歷的農產品~~前提是我家沒種的我才會買。要比有機的程度,哪比得上我老爸種的蔬果呢?呵呵~

說完了我當消費者的經驗,接下來就談談身為農夫的經驗了。在真的要去申請認證的過程中,真得是困難重重。當然有機檢驗有一定的程序,農地的水、土壤、種植過程都有一定的標準必須要符合,這些當然都是必要的。不過困難之處在於,我們是小農場,有些農產品只有少量種植,所以根本達不到最低的申請標準。像我家的土雞蛋也是這種情形,一天不到十盒的量,要怎麼通過標準的檢驗過程啊?可能拿去檢查的量都不夠。所以真得不是我們不去申請,而是根本不符合申請資格。這是一個問題。

另一個問題在於經費。要獲得一個有機認證標章,可不是去排隊就有,從一開始要去上機認證的課程外,還有後續的取樣檢查、以及日後的定期檢驗。這些統統都要好幾張「小朋友」去換的。這樣檢查下來,不花個幾萬元是不行的。這對於我們小農場來說,也是蠻大的負擔,也會讓我們對於有機認證望之卻步。

關於產銷履歷還有一個問題。由於每一批農產品都必須有「追蹤號碼」供消費者查驗,所以農夫得每天上網去輸入種植的資料和報告。這樣的報告有點像種植日記,從整土、播種、育苗、除草、施肥到收成,幾乎每一天的種植進度都得報告。所以,辛勤的農夫除了每天早早出門種田,晚上回家還不得閒,得開電腦把今天的種植進度、檢驗數據等等相關資料上傳到資料庫儲存。這樣等收成後,消費者才可以根據「追蹤號碼」查到農產品的資料。

有一次老爸去上了產銷履歷的課,回來興匆匆地開電腦,按照教材給的網址上網,看看到底產銷履歷的資料要怎麼輸入和進行。不到五分鐘,老爸:「喂~女兒,可以幫我看看怎麼弄嗎?」我這個乖女兒當然二話不說,陪老爸看他的產銷履歷網頁囉~~

這一看不得了,世上還有比這種介面還不人性的設計嗎?輸入表格複雜不說,而且設計並不直覺。我這個E世代都搞半天才弄清楚怎麼操作,那對於不常使用電腦的農夫們來說,不是很不方便嗎?雖然這個認證機制有其美意,但是這對於一般農夫真的方便有用嗎?我對於這點是非常懷疑的。或許這套機制只針對很會使用電腦的農夫??(聽說農會好像有人會幫不熟悉電腦操作的農夫輸入資料,待察)

雖然如此,但是要販售有機農產品,最重要的還是要「取信於民」。認證這個步驟是不可少的。所以即便困難重重,認證還是要的啦!目前親懇農場申請的認證是屬於產銷履歷,由於申請的規定是每種農產品要個別申請一個認證,並且每種申請的農產品種類有規定最少種植範圍的限制。而由於我們大部分的農產品都不是大規模、同一區域種植,而是分散農場各地且少量種植,所以大部分的農產品並無法符合申請資格。目前有申請的農產品是地瓜、芭樂、木瓜。認證的單位是農委會核可的 環球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 ,可查證 此網頁

最後,我想大家最關心還是「到底怎麼樣才能買到安全的有機蔬果??」對於這個問題,我的回答是「找信任的農夫買」。有機認證雖然在程序上有一定的保障,但是難免會有認證上的瑕疵。檢驗方法其實是很專業的事情,一般的消費大眾也很難瞭解這些檢驗的可信度在什麼地方。報一堆數據出來,我們也不見得知道那些數據代表什麼意思。我之前也提到過一些檢驗上的烏龍事件。明明人家農夫就沒撒農藥,結果驗出來卻有污染。到底我們要相信農夫的說詞還是科學家的檢驗結果?檢驗或許是一個驗明有無殘留污染的方法,但是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。因為檢驗也是有其局限性,也會有誤差的問題。

在這些種種的可能問題之下,我想,要購買有機蔬果除了看認證之外,也應該認識妳/你的農夫。我忘了這個概念在哪裡讀到的了。我想這是一個檢驗是否為有機蔬果的理想方式。如果妳認識妳的農夫,瞭解他的種植方式,那麼他對妳而言就不是一個陌生人,而是有感情聯繫的人。妳會瞭解他是怎麼把妳吃的東西種出來的。另一方面,農夫也認識他的客人,在情感上,他會關心妳是否滿意他的農產品,會注意他的農產品是否遭受污染、努力保持農產品的一定品質。在這樣的關係下,基本的信任會被建立起來。這類的農場基本上都是開放參觀的,讓消費者藉此認識農夫主並了解種植方式。

這個模式確實是行得通的,我曾經看公視報倒過一個有機種植的農夫,他沒有宣傳、也沒有認證,但是他的蔬果藉由口耳相傳建立了口碑。跟他買農產品的都是認識的人,也都信任他。或許當制度不再可靠,這種藉由情感的聯繫而建立起來的信任,能夠變成督促農夫憑良心種植,成為「有機蔬果認證」的表徵吧!

有機蔬果相關連結:
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TAFT:http://taft.coa.gov.tw/index.asp?a=ctx&xItem=4&CtNode=142

有機農業資訊中心:http://info.organic.org.tw/supergood/

農業知識入口網:http://kmbeta.coa.gov.tw/knowledge/knowledge_cp.aspx?ArticleId=91919&ArticleType=A&CategoryId=E

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─作物(2003/9/15訂定):
http://www.afa.gov.tw/laws_index.asp?CatID=99

沒有留言: